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sup>〔*〕</sup>(4)

来源:山西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综观建国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李泽厚、汤一介、赵汀阳等学者自觉地坚持中西方哲学的比较、融合与贯通,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本土意识和人类

综观建国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李泽厚、汤一介、赵汀阳等学者自觉地坚持中西方哲学的比较、融合与贯通,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本土意识和人类关怀,推出了对西方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成果。他们或以西化中,用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思维方式创造性地阐释中国哲学,或以中化西,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智慧对西方哲学所面临的危机、现代性思想和主客模式等焦点问题作出理论回应,创造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使当代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

(一)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李泽厚思想领域宽广,精于提纲式写作,提供视角、发明概念,在美学、中国思想史、哲学本体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领域都能卓然成家,重建了理性主义哲学。李泽厚的哲学构想具有人类视角和中国眼光,“循康德、马克思前行”,借鉴并融合皮亚杰、杜威、海德格尔的思想,在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转换性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展开和完善其基本思想,并对中、西、马哲学中的许多重要范畴做了新的诠释,提出了许多中、西、马哲学融合的独创性概念和命题,如自然的人化、积淀、巫史传统、度、实用理性、西体中用等,创建了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和“情本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西方哲学界对李泽厚颇为推重,《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从思想创造力和社会影响力来说,李泽厚哲学是建国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最杰出的理论形态,是“自化与化他”的典范。

1.“循康德、马克思前行”,创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李泽厚认为,哲学就是提出问题、提供视角和发明概念。李泽厚哲学以“人活着”这一原始现象作为出发点,引发出人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样三大哲学基本问题。如何活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为什么活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活得怎样是生存的状况和境界。

人类学是关于人的问题。康德是从知识论、伦理学、宗教学到人类学(人是什么),从人的能力、地位、使命来研究“人”,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即主体性实践哲学)则以“人活着”为出发点,解决的是“人类如何可能”这一中心问题和根本问题。人类如何活就是问“人类如何可能”,人类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生活的基本内容。“本体”是指终极的实在,是根源、本源,不是西方传统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哲学。“所谓本体即是不能问其存在意义的最后实在,它是对经验因果的超越。……所以最后的本体实在其实就在人的感性结构中。只是这结构是历史地建构起来,于是偶然里产生了必然。”〔9〕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就是从主体性出发,以人类总体(个体)生存延续和人类整体(个体)命运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基础,从哲学上提出“人类如何可能”的问题以解答康德的“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人类学本体论既是以使用制造工具为基础的实践、生活的本体论,也是历史本体论,人是历史的存在,历史就是人类的经验。历史既有相对性和独特性,也是不断积淀的,这正是人的本体性存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完全不是西方的哲学人类学之类的那种离开具体的历史社会的或生物学的含义,恰恰相反,这里强调的正是作为社会实践的历史总体的人类发展的具体行程。它是超生物族类的社会存在”。〔10〕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哲学述评》将康德与马克思联系起来研究,从马克思回到康德,通过康德提出的“自然向人生成”和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在康德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理论联系,通过批判康德而阐发了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马克思是从物质实践活动来讲自然的人化的,他认为,人通过自身的感性活动、人的意识和目的的对象化以及主客体的互相渗透转化,使自然对象及其规律变成属人的对象和规律。可见,自然的人化是完全建立在人类改造世界的长期历史实践的基础上的。

从马克思的实践论出发,李泽厚把实践规定为“使用—制造工具”,普遍地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活着”的根本方式,是人的本体性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如何可能,如何活,关键是自然的人化。正是通过普遍地使用—制造工具,自然向人生成。李泽厚认为自然的人化包括外在自然的人化和内在自然的人化,前者是指人的感性活动引起的周围世界的变化,自在对象变成自为存在,李泽厚称之为外在自然的人化的“硬件”,“软件”方面则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改变,人类获得了形式感。内在自然的人化,包括如何改造硬件方面,即人自身的自然身体器官和遗传基因,和软件方面,即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的这一解释无疑丰富了“自然的人化”的内涵。根据外在自然的人化与内在自然的人化的区分和侧重的不同,李泽厚认为他与马克思哲学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没能提出心理情感本体问题。“我更着重于探讨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对人类的心理构造形成了什么影响,也就是研究因此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即人性问题。这也就是‘积淀’,积淀就是形成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心理形式。我研究的是内在的或者说人性的方面。马克思侧重人文,我侧重人性。”〔11〕

文章来源:《山西化工》 网址: http://www.sxhgzz.cn/qikandaodu/2020/1222/669.html



上一篇:1949年以来婚嫁服饰的演变及思潮变迁
下一篇:晋冀慢性病防控体系各部门职责清晰程度评估*

山西化工投稿 | 山西化工编辑部| 山西化工版面费 | 山西化工论文发表 | 山西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西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