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材西化问题之我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来源:山西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苑新语 真正的励志激发,不是外在的激励,而是内在的驱动。作为教育者,我们只需给学生一次旅程、一个平台,让他们作为发展主体自主发展,这就是最好的励志。 小学语文教材

教苑新语

真正的励志激发,不是外在的激励,而是内在的驱动。作为教育者,我们只需给学生一次旅程、一个平台,让他们作为发展主体自主发展,这就是最好的励志。

小学语文教材增量引入西方题材的课文,好像是在我国第八次课改后吧,具体时间记不清了。那时我作为一线教师代表参与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征求意见会。当时拿到手的虽然只是一些散印的纸页,但却被那些新选入的西方题材课文深深地吸引了。以前读惯了以“工具性”“思想性”为主中式思维的课文,突然读到活泼的、彰显人文精神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外国短文,感觉焕然一新,犹如一股清风吹入心田,轻松而又兴奋着,为教材中引入新鲜血液激动了很久很久。

十几年间,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几经增删,不知不觉间,西方题材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人们所说的“悄悄西化”现象。回顾之前的教学改革,任何一次都是针对以前出现的弊端进行的。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增添了许多“西方题材”,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以前教材“工具性”偏重,选外国题材是为了配合教材“人文主题”编排意图。第二,制定课程标准和编选课文的人,大多是留过洋的,选文的范围必然会包括外国作品。第三,过去教材中的课文“老”“旧”“假”“空”的现象,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然会新陈代谢。

但我们的教材是不是“西化”了呢?人教社关于这个问题,专门发了一篇《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外国题材选文有关情况的声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选文520篇,涉及外国内容80余篇,约占15%。在内容方面,主要选取以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等为主题的文章,涉及历史人物如列宁、高尔基、白求恩,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自然和人文景观如非洲的风情、荷兰的牧场、威尼斯的小艇,世界名著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等。

带着“西化”问题,我又尽力以客观的眼光翻阅了一下小学语文教材。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外国题材明显增加,应该是考虑学生识字量增多,阅读能力提高了吧。我个人感觉有些外国题材的课文还是非常好的。就这些作品的主题来看,还是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一致的,如鞭挞旧的社会制度,赞扬真、善、美,崇尚自尊、自爱、自强等。另外,从选文的范围来看,编者比较重视作品精神层面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异域的作品了解不同国家、种族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国际眼光和多元文化视野。

但就从语言教学来看,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 《鲁宾孙漂流记》 到底是“宾孙”还是“滨逊”?本来是个音译外来词,无所谓对和错。但如果把生字放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恐怕还是不妥的。当前的识字教学思想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小学生学习“列”字时,应该是在“队列”“排列”这样的中国元素的词语中学习,而不是音译外来词“列宁”中学习。有人会认为学生从“爱迪生”中学“迪”、从“杰克逊”中学“杰”、从“沃尔逊”中学“沃”、从“斯切潘”中学“斯”、从“伽俐略”中学“伽”更有益处吗?

我个人认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如果叫“国语”感觉更亲切些)是为了让中国人从小学习母语的,尽管也有汲取精神文化的任务,但就学科特点而言,其工具性应是重于人文性的。特别是小学生,要凭借语文教材学习三千多个生字,所以,每个生字的第一次出现机会应该是符合汉语本意的场合,而不应该是外来词的音译,编者尽力不要让生字、新词出现在音译外来词中。还有,如果从“工具性”来考虑的话,翻译的西方作品不一定能比得过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具有语言文字的可学性。语文教材重视“人文性”,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一定要把握住“度”的问题,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的局面。

教苑新语

教育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但是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

文章来源:《山西化工》 网址: http://www.sxhgzz.cn/qikandaodu/2021/0427/1264.html



上一篇:机关运行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基于山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防范宗教思想对高校的渗透

山西化工投稿 | 山西化工编辑部| 山西化工版面费 | 山西化工论文发表 | 山西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西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