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流学科建设驱动化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2)

来源:山西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完善引导研究生主动求知创新的多源驱动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参与式等开放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

2.2 完善引导研究生主动求知创新的多源驱动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参与式等开放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化工类学术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由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者承担的案例教学课,在化工相关顶级专业期刊上选取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教学案例资源,重点分析、讲解案例中科学问题的提出、创新思维的来源以及创新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等过程;构建翻转课堂教学体系,课前教师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准备学习资源并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研究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索疑难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及时与教师通过学校慕课平台在线交流;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导师组,建立基于“导师-科研团队-一流学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发挥导师组内各位导师成员的科研专长,将导师的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丰富学术型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的化工类科研创新人才。

2.3 建立产学研与国际合作多元化学术创新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

将产学协作理念渗透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把化工企业最新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化工行业需求的创新实践人才。引导研究生进入科学研究角色,结合纵向科研平台条件与创新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理论验证或基础研究,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利用横向科研平台开展生产实际问题调查、经济性分析、实验研究、工程实践以及现场模拟等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设置自选科研项目平台,鼓励研究生自己主持课题,开展个性化和多样化科学研究,并逐渐参与导师课题申报,培养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平台,选拔优秀研究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拓宽化工类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和学术格局。此外,组建科研团队也有利于创造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科技创新环境。

2.4 加强人才创新性培养科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常,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活动及其成果中,它们的创新性可通过学术评价给出,利用发表论文刊物的级别高低评价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但在当前着力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形势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其次,要营造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生态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条件[8]。探索建立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专著、专利、作品、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体现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

3 结语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利用一流学科建设契机,探索构建基于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科研创新平台,完善基于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专著、专利、作品、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成果评价体系。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EB/OL].[2020-09-07].

[2] 付鸿飞,李明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趋势-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73-77.

[3]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山东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综述[J].山东教育(高教),2019(3):6-11.

[4] 侯锡林,柳 森,赵希男.基于个体优势识别的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J]. 现代教育管理,2018(9):100-105.

[5] 白 玫.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6] 汪 霞,卞 清,孙俊华. 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30-34.

[7] 徐小洲,叶映华.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1):70-74.

[8] 井西利.“破五唯”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100-101.

文章来源:《山西化工》 网址: http://www.sxhgzz.cn/qikandaodu/2021/0717/1723.html



上一篇:技师学院化工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研
下一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

山西化工投稿 | 山西化工编辑部| 山西化工版面费 | 山西化工论文发表 | 山西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西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