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整体与个别梁漱溟对文化的思辨(15)

来源:山西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进而言之,这又与文化是否可分的根本思虑相关。一家文化是否自成体系,自成体系的文化可否拆分,并与他家文化会接,会接后是否仍可维持原有的文化

进而言之,这又与文化是否可分的根本思虑相关。一家文化是否自成体系,自成体系的文化可否拆分,并与他家文化会接,会接后是否仍可维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这是从晚清到民初始终受到读书人关注的一个要点。而其背后隐伏的具体问题,仍是中国怎样在西强中弱的基本格局下,既不失自我的文化尊严,又能学习西方而改善自己在世界的地位。

这个问题在学理上涉及根本,在现实中又绝对是当务之急。相关的讨论和争论,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各种观念的碰撞络绎不绝,又在碰撞中“协商”,却也始终未能达成众皆认可的共识。不少看似可以殊途同归的见解,持论人却彼此都感觉不能妥协,甚至分毫都不能退让。如后来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言人陈序经,就严厉抨击了全盘西化主张的始作俑者梁漱溟。*陈序经:《东西文化观》(1936年),收入邱志华编:《陈序经学术论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6-183页。

且陈序经不是一般的“认真”,如张佛泉所说,“凡他认为稍与他不同的,他全不肯马马虎虎收为同志”。张佛泉自己和胡适都曾“明白表示非常赞助他的主张”,但陈序经以为不够,还是要与他们商榷。*张佛泉:《西化问题的尾声》,《自由与权利:宪政的中国言说》,第167页。其实张佛泉本人也一样,尽管他对全盘西化“明白表示非常赞助”,仍不能完全同意,而提出“从根上西化”的别样主张(详后)。*不仅陈序经如此,其他争论者有意无意间也常表现出某种必须一尊而且排他的倾向。一尊或是受了传统的影响,排他则也许受了近代传入的基督教影响,待考。

不过,有时视角的转换,也可以为解决困惑带来启发。坐而言时不妨极端一些,起而行就很不一样了。我在别处已提出,五四后的东西文化的论争,已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理探讨,既与中国的政治现实纠结缠绕,更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密切关联。*参见罗志田:《辩证的进化:后五四时代关于世界文化的辩论——侧重梁漱溟与胡适》,《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中国不能不有所改变,改则必须借鉴西方,这是多数“保守”者也认可的。故中西文化如何会接,不仅是个学理问题,也早已进入实践层面。

五、实践视角的启示:异文化只能分而汲取

从操作层面言,文化再有系统性,“在一个社会起始接受另一个文化的时候,总是一样一样或几样几样地接收,而决不会spontaneously与simultaneously整个都机械地接收过来”,故不宜把文化的“有机性看得太机械化”。*张佛泉:《西化问题的尾声》,《自由与权利:宪政的中国言说》,第169页。

这是张佛泉的睿见。盖若机械地看待文化的整体性,则“学了其中任何一样,便立刻可以得到整个文化”;亦即“学了打扑克,其他任何西洋东西都‘自动地’就学到”手了。故若“采取旁人的文化必须是‘批发’的,而不是‘零售’的,是取其一端就必须取其整体的,是牵一发则动全身的”,则接受一种异文化,反倒“变成了极简单的一件事了”。实则“一个民族之接受另外的文化”,总是“零碎的”。也就是说,“接受另外一种文化,是不必需采取‘all or none’的方式的”。*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国闻周报》第12卷第12期,1935年4月1日,第4页。

然而“all or none”恰是民初一种流行的思维模式,认为中国为要生存和发展便不能不西化的鲁迅,就曾引用易卜生所说的“all or nothing”(他自己的翻译是“全部,或全无”)来表述中国与西方的整体对立。*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八》(1919年),《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36-337页。他自己的译文见其《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第6卷,第313页。但坐而言或可斩钉截铁地说出豪言壮语,起而行就不能不考虑操作性了。张佛泉能体出上述深具识见的看法,正在于调整了认知的角度。一旦着眼于行动,便立刻揭示出理论趋于绝对时,可以多么偏颇。

从实践的视角看,文化不可分论的确暗示了学到一点便及其余这一看上去可笑的方向。反过来,真想要一下子全盘“接收”一种异文化,也不可能在操作层面推行。故在学理上,文化是否可分不妨持续讨论;在实践中,要想采纳异文化就不能不分而汲取之。视角转换的意义,正在于此。

但张佛泉也并不想因说理而阻碍了西化,毕竟他在大方向上是倾向于陈序经的。所以他主张可以把文化分成“单位”,在“采纳另一文化时须以单位为本”。采取一文化的某一单位并不意味着必需采取“其他任何单位”,但在单位的范围里则“不容妥协”,必须“全盘采取它,而不容只采取它的一部分、一阶段”。他把这叫做“从根上或说是从基础上的西化论”。因为中国人“若不彻底从根本上改造”,就“永也逃不开那些陈旧却很有力的窠臼”。简言之:

文章来源:《山西化工》 网址: http://www.sxhgzz.cn/qikandaodu/2021/0401/1033.html



上一篇:大数据视阈下山西统战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下一篇:中医与防疫近代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应对以山西

山西化工投稿 | 山西化工编辑部| 山西化工版面费 | 山西化工论文发表 | 山西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西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