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整体与个别梁漱溟对文化的思辨(16)

来源:山西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个改造我们的头脑,而要将中式的头脑换上一个西式的头脑(western type of mind),由一个《论语》式的头脑,换上一个柏拉图

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个改造我们的头脑,而要将中式的头脑换上一个西式的头脑(western type of mind),由一个《论语》式的头脑,换上一个柏拉图《共和国》式的头脑。*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国闻周报》第12卷第12期,第5-7页。

这样的西化其实已经相当彻底,但陈序经还觉得不够。可知不仅前引罗荣渠师指出的“各种折衷派观点”一直受到责难和批判,有时明显倾向西化,也不能允许有丝毫犹豫和保留。本来通过中西文化的会接而改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众多争论者的共同战略目标。他们的歧异,可以说仅在怎样学西方的战役层面。然而,为什么不可以大家各自做去,并在实践中证明自己?为什么本可殊途同归的相互竞争,却演成学理上你死我活的拼杀?

一个首要的原因,即那时探讨世界文化的整体与个别,直接影响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根本问题。如果世界文化是一个整体,中西文化的差异就是程度的;如果世界文化是众多个别文化的合体,中西文化的差异就可能是性质的。前者意味着中西之差略同于古今之别,中国的发展不及西方,但还有追赶的希望;后者以为中西本来就各走各的路,既无所谓追赶,似乎也不可能结合(除非是征服或皈依)。*说详罗志田:《辩证的进化:后五四时代关于世界文化的辩论——侧重梁漱溟与胡适》,《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3期。

或可以说,各立一说而互不相让局面的出现,正因问题太重要,故很难妥协。同时也因为西强中弱的国际格局并未改善,而卧榻之侧更有强邻虎视眈眈,危机四伏的局面使人感觉不允许进行缓步徐行的言说竞争。不过近代中国读书人的焦虑和紧迫感往往出于文化忧患意识,有时甚至基于想象的认知,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防患于未然的意味。*如甲午前湖南几乎没有传教士定居,而湖南人却以反洋教活动著称,等于是还没怎么看见传教士就在反洋教了,显然更多是以基于传闻的想象(参见罗志田:《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5期)。真到实际的国难(如九一八)发生后,才发现其实早先的环境原较宽松,还有“强说愁”的余地。

此前正是强烈的忧惧,使梁漱溟警觉到中国这样的个体文化不成为世界文化便“根本不能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必须全盘西化这一面向未来的主张。尽管这只是中国文化翻身的过渡阶段,后面还有让世界中国化的转圜,在下意识层面多少也带有前述留面子和给出路的自我“协商”意味,并且也确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在他人的各种批评后,尤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使梁漱溟后来对自己的见解有所修正。

六、殊途同归:梁漱溟的观念调整

时局的变化对梁漱溟有直接的影响,北伐后他基本放弃了此前文化翻身思路中必经的全盘西化阶段,开始提出中国需要“往东走”的反面主张;九一八之后,他更有一系列关于老根新芽的论说。*这个问题我会另文专论,一些简短的初步看法,参见罗志田:《文化翻身:梁漱溟的憧憬与困窘》,《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6期。但梁漱溟对文化究竟是否可分的思考仍在延续,后来又有进一步的论述。

因应着五四后思想界的数次讨论,梁漱溟在抗战结束后主张,“文化不是一个空名词,它一面包括政治、经济乃至一切而说,一面又指贯乎此全部文化的骨干或根本意义而说”。一切文化,都由“两种因素构成:一种是人的好恶取舍,抑扬轻重,及一切价值判断流露在人生目的方面的;再一种则是顺此目的而来之手段、方法、技术等等。前者为主,后者为从”。*本段与下段,梁漱溟:《政治的根本在文化》(1947年1月),《梁漱溟全集》第6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86-688页。

似此以主从定位文化,稍近晚清人说的体与用或民初人说的精神与物质。但梁漱溟强调,不能以区分而言弃取。晚清变法维新时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在“主要者不改动,而从属部分可以取之西洋”。实则“主从很难分,且事实上亦不许可这样作”。分而弃取的结果,“中国固有文化里面最主要的所在,亦随其余部分而一同动摇崩溃”。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文化不可分论,而且这文化是梁漱溟所谓民族文化。他进而说,由于“文化之形成既非一元的,非机械的”,故“各处文化便各有其个性”。所谓“文化差异,并不是文化程度问题,却是在文化个性上”。所以,不仅要充分承认“各处社会文化的不同”,而且不能“持大同小异之说”,以为小异不足重视。因为文化就像“有机组织,其间一点不同,便全盘两样”;尤其“在动的趋势上”,还可能出现“毫厘千里”的局面。且不同文化的“个性之强度”又不等,“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强”,晚清人不明白“问题就在小异上”,遂导致文化的全盘崩溃。*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梁漱溟全集》第3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1、45页。

文章来源:《山西化工》 网址: http://www.sxhgzz.cn/qikandaodu/2021/0401/1033.html



上一篇:大数据视阈下山西统战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下一篇:中医与防疫近代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应对以山西

山西化工投稿 | 山西化工编辑部| 山西化工版面费 | 山西化工论文发表 | 山西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山西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